翻页   夜间
玉盏书斋 > 箱子里的大明 > 第610章 又要乱了
 
江城还是第一次看到“天尊像”动了起来。
他以前只是听人说过,但没有亲自经历过。
虽然他加入了道玄天尊教,但对于天尊是否真的会显灵这件事,他心里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一丢丢不信的。
但是现在,这个疑惑不必再存在了。
胸前的天尊像不但动了,还说话了。
“天尊显灵了!”江城喜极而泣:“有救了,我们有救了,所有人听天尊的话,抱紧身边的柱子。”
商船不大,上面也就十个船员,所有人赶紧拼命地抱住船体。
然后,他们就看到,天空中伸下来了一只金色的巨手,伸进黄河之中,从下向上缓缓托住了船底,然后一把将整艘船都托起到了天空中。
江城和船员们一起:“啊啊啊啊!”
激动中夹杂着恐惧,恐惧中又夹杂着兴奋。
金色的大手抓着他们缓缓移动,缓缓加速……
一开始很慢,但是越来越来快。
不一会儿,他们的速度就达到了两百公里每小时。
这样的速度在天空中飞翔,那刺激程度。
江城只能张开嘴,迎着风雨大吼:“哦哦哦哦哦哦!”
很快就到了永济古渡码头。
金色的大手将船缓缓地放在了码头边上。
船上的船员清醒过来,赶紧拿着绳子跳上码头,将绳子捆死在栓船的木桩上……
江城和所有的船员,一起跳上岸,双脚落到实地上,终于忍不住了,哇哇大哭了两声,发泄一下劫后余生的那种情绪,然后同时对着天空拜了下去:“多谢天尊救命之恩。”
李道玄可没时间听他慢慢的道谢,他现在忙得要死呢。
地盘越大,他要管的地方也越多,要救的人也越多。
箱子外面密密麻麻一大片地名,他随手点一个,然后飞快地按动“东南西北”的按钮,扫视一圈在这个区域里没有人遇险,有没有农田有可能受涝。
以前是深恨自己的视野不够大,现在却觉得太他娘的大了,有点力不从心,管不过来。
管他娘呢,拼命救吧,救得了的就救,救不到的,就只能怪那个人命不好了。
毕竟自己也尽力了。
他的视野从永济古渡码头,开始向南移。
沿着黄河岸边,搜索有没有需要救的人。
移着移着,一个小渡口进入了视野。
这个渡口的名字叫做风陵渡。
这可是非常有名的地方。
女侠郭襄,就是在这里初遇杨过,结果一见钟情,一辈子的幸福就这样没有了。
风陵渡,渡半生,你未曾转身!
风陵渡口比较狭窄,黄河的水位上涨之后,这一段河道,有一点点不堪重负了,汹涌的水渡,根本无法通过这狭窄的河道,河水已经开始堵塞,水位越涨越高。
李道玄一眼就看出来,不对劲,黄河……好像要决堤了。
“我操!”
河堤边缘已经开始向外崩水……
而那段河堤一旦崩了,河水就会直冲风陵渡。
郭襄和杨过只怕会同时丧生水底!
不对,是风陵渡的普通老百姓,全都要死。
李道玄赶紧拿了一个脸盆过来,往黄河里狠狠地勺了一盆水起来,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黄河就算在箱子里变窄了两百倍,依旧宽达数米,李道玄别说拿脸盆了,拿个抽水泵来也阻止不了黄河决堤。
加固堤坝!
李道玄脑子里念头一闪,赶紧冲上阳台,找到一个一块一块的木块条拼制的花盆,三下五除二,就把花盆拆了开来,变成了一地的木块条儿。
然后赶紧回到箱子边,将对着河堤边上那块有可能决堤的地方,一块一块地摆放了下去……
这时候,风陵渡的老百姓,正在拼命的撤退呢。
黄河要决堤的事,李道玄看得出来,风陵渡的老百姓自然也看得出来。老百姓们正拖儿带女,收拾家里那一点点可怜的值钱物,准备跑路。
但是,就算人跑得了,随身财物跑得了,但是房子跑不了啊。
一旦黄河决堤冲过来,整个渡口小镇都要被淹没,所有人的房子都要毁掉……他们已经是势必要流留失所了。
老百姓们颇为不舍。
然而却毫无办法。
就在这时候……
有人大叫了起来:“快看,天上,天上!”
风陵渡的老百姓们抬头看天,然后就看到了一幕毕生难忘的画面,一只金色的巨手,抓着一个长长的,巨大的木块儿,从天空中摆放了下来。
那木块儿就像一个巨大的堤坝,在河岸边轰的一声摆放好,然后那金色的大手还把它往地底下按压了一下,让它能在河岸边嵌稳。
一块是不够挡住河水的,很快又降下来第二块,第三块,巨大的木块儿一块接一块地落下,沿着那段有可能决堤的河岸边摆了一圈,仿佛给黄河边上增加了一道巨大的围栏。
河水被稳住了!
只有两个木条间的缝隙,还有一点点要浸水的风险。
但那金色的巨手马上抓来了一种奇怪的,软软的泥巴,还五颜六色十分好看,在那缝隙里一塞,填死。
决堤的风险毫无疑问是没有了。
风陵渡的老百姓们看得傻乎乎的,连欢呼都忘了。
“这是何等神迹?”
“那是道玄天尊在施法,我去过一次蒲州城,听说过这位神仙的威能。”
“得救了,总之,我们的家保住了。”
“风陵渡保住了!”
李道玄也“呼呼”地喘了两口声:他喵的,抢险救灾还真不是个简单工作。
不过,他还不能休息呢,赶紧又对着下一个地方巡视了过去,龙门古渡、洽川码头……各个地方的小人们,都在看着暴涨的黄河水摇头。
摆在河边的设备赶紧往高处搬,栓在河边的船只全都在猛烈地摇晃。
整个箱中世界,仿佛都在感受着黄河发威的气势。
李道玄心里暗想:不太妙!
黄河上游都这么辛苦,那黄河中游和下游,会变得如何?
只怕,这天下又要出大事了。
他没猜错,崇祯五年,刚刚遭受了旱灾打击的大明朝,马上就迎来了洪灾的打击,黄河多次决口,军民商户死伤无数。百姓转徙,到处乞食,无路可走,只能聚而造反。
新一轮的乱局,拉开了帷幕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