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玉盏书斋 > 战斗蛙人穿越记 > 第二十五章.租房置衣
 
1.

两人到镇上后先去了布庄,陶严觉得老是穿海山的衣服心里总是不那么自在,何况还有犊鼻裈这种贴身穿着的类似内裤的东西。再说了,陶严要比海山高不少,他的衣裤也不是很合身。

大文朝似乎还没有成衣店,本来在陶严想来,古代的衣裳都是又肥又大,大几个码小几个码都能穿,做成成衣很简单才对,可偏偏文朝就没有,非得在布庄定好布料后由布庄的裁缝量身定作。普通人则是买了布匹后请街上的裁缝缝制,给不了几文钱。

首先在文第圃做主下,选了一块浅灰和一块蓝灰的布料做两间直裰,就是文第圃自己身上穿着的那种长袍,文朝士人文人都穿这个,大户人家的管家也是穿这个,但是仆役则还是上衣下裤。

明朝民谣:“二可怪,两只衣袖像布袋”就是指的就是直裰。

作为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陶严,更习惯穿衣裤,但显然这也不由得他。

穿在直裰里面的上衣陶严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,总不能让裁缝给他整出一件衬衣吧,不过穿在里面的裤子陶严坚决要求大改。

因为那时候的裤子是开裆裤不说,关键裆还是开在后面的!

他就把裤子翻一面,然后告诉惊得目瞪口呆的老裁缝:把后面的裆用扣子缀起来。

文第圃就与掌柜的在旁边闲聊:这个小陶子是从西洋当水手回来的,估摸着是习惯西洋裤子的穿法了。

老掌柜连连点头:难怪,难怪。刚才听从码头那里回来的人说,有个没人替西洋人捞起来很多金银,酬金就有十两纹银。

这就是以讹传讹了,原本的10个银币被口耳相传变成十两纹银。

文第圃笑笑没有解释:这不就是他嘛。身上的衣裤还是借人家的,现在有钱了赶紧来缝几身衣服。

老掌柜一听,遇上有钱的主了,今儿看来生意不错,马上过去打断裁缝的争辩:老冯头,这位公子怎么说你就怎么做,把尺寸量好就是。

说起来好笑,实际上陶严在海军的时候是穿了四年的无裆裤的,这也算是国际海军传统,裤子无裆是为了方便爬桅杆。当然作为陆战队员,陶严穿水兵裤的时间屈指可数,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迷彩作训服和潜水服。(潮汐816就不同了,三十年前那可是夏秋两季都是水兵服,脱裤子怎么办?跟女人一样,从两侧解开,哈哈)。

给陶严量好尺寸,定下了几套衣服后,陶严又让掌柜的给文第圃量了尺寸,做两套直裰外加两套里面穿着的衣裤,见陶严又在与掌柜讨论犊鼻裈,文第圃干脆出去帮陶严找房子了,留下陶严自己慢慢给老掌柜和老裁缝交待。

再就是内裤了。不好意思,大文朝的上层人士是不穿内裤的,犊鼻裈这种贫下中农低贱之人穿的东西布庄是不做的。

但是老掌柜盯上了陶严手上的那一吊钱和衣兜里的银子,强令老冯头一切按照陶公子的吩咐做。

对这犊鼻裈陶严也不怎么感冒,用布带系着所以裤腰那里鼓鼓囊囊的,下水后阻力都要大一些。

他按照以前在部队上发的八一大裤衩,也就是简称八一大衩的内裤来设计。这八一大衩三军通用,都是异常宽松的草绿色内裤,(潮汐816那时候部队上没有发训练短裤,所以打球踢球绝大多数都是穿着八一大衩上场)。

最后与老冯头定下来的方案就是没有松紧带的平角内裤,并没有八一大衩那样宽松,这也是为了方便潜水。陶严特别交待,这“犊鼻裈”的布带要特别结实的,老掌柜连声答应:我用最厚的粗布缝上五层,担保不会断。

2.

也不知道文第圃是怎么做到的,反正没一会他就回到布庄,说房子已经赁下了,而陶严还在跟掌柜的讨论他的游泳裤,游泳裤就要去特别贴身了。听文第圃说赁好房子了,陶严下了定金正打算出去的时候,突然想到一事,转身又问掌柜:能不能做水靠?

掌柜的听陶严描述了一下水靠后就说:我们舟山这里倒没有听谁做过,但是我是听说宁波那里是有人会做的,泉州那是肯定有的,客官如果真要的话,我倒可以找同行问问,恐怕价钱不低。

陶严说:你已经有了我的尺寸,有人会做就只管做来,价钱不是问题。

那掌柜一脸笑得稀烂:那成,我找同行问问,把尺寸给他们做好了送过来,到时候我再通知客官来取。

文第圃就说:我们就在后面两棵树那条巷子里面租了一处房子,到时候直接送到那里也可以。

掌柜记下来后,就一直把两人送出门。

文第圃已经拿到钥匙了,他就带着陶严到他租的小房子去看一下,房子确实很小,三间屋子面积也不大,一个月租金才200文。最让陶严高兴的是,两个房间都有床,还带着被褥,也不知道文第圃是怎样跟房东交涉的。

文第圃告诉陶严,房东是老两口,把房子租出去后,他们就准备到大儿子家去住一段时间。

然后就问陶严:今天挣了这么多钱,是到酒楼去吃一顿还是买上菜在屋里吃庆贺乔迁新居?

陶严说:我还得到老金叔家里去一趟,好好感谢他们一下,上次我只是给他们感谢了100文钱,老金叔还不肯收。

文第圃就说:那这样,买上酒菜到你老金叔家里去。对了,到布庄扯两块布,一块细布的,一块粗布的,他们可以自己到时候去找裁缝做两身衣裳。你看你身上穿的褂子上面满是补丁,他们平日里过得肯定很是艰苦。

陶严一听有道理,就与文第圃又去布庄买了两块布,在集市上买了两只烧鸡还有其他一些菜,又提了两坛黄酒就往老金叔他们村子去。陶严根本不喜欢喝黄酒,但是文第圃说浙江本地人就爱喝这个。

到了老金叔家,天还没有黑,但是老金叔与海山都已经在家了。

不得不说中国人从古到今,传播小道消息的速度都很快,今天陶严直接下水打捞银币的事情,都传到了老金叔他们这个小村子,都在说老金叔救起来的那小子,半天功夫就挣了十两银子,很多人一年都挣不到这笔钱。还是把十个银钱说成了十两纹银。

这葡萄牙的十字银币,西洋人叫银币,大文朝的人都是喊银钱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