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玉盏书斋 > 战斗蛙人穿越记 > 第一百零一章.小珠子
 
1.

文第圃说得上是过目不忘。这常太平以前不觉得他有多出众,没想到这次很突兀的就成了负责东厂的钦差掌印太监。文第圃刚回到谍讯司时,与手下的两个指挥佥事聊到了东厂这个新设机构,自然免不了说到常太平这个人。

锦衣卫在太祖手上设立,一向跋扈惯了,皇上这次设个东厂监督锦衣卫,锦衣卫上上下下自然都很不爽,一个名叫何光的指挥佥事就说:常太平这个人长得肥头大耳,面带猪相,听说就是因为他爹妈给他名字取得好,皇上希望天下太平,见司礼监呈上来的名单里常太平这个名字正合心意,所以就把他钦点为东厂钦差掌印太监了。

文第圃自然是不信他这套说辞,还没回南京之前他就收到过风,这常太平得了皇上的旨意后,已经拿下了锦衣卫两个千夫长,五个副千夫长了。让平时文武官员闻之而色变的锦衣卫,听到常太平三个字就瑟瑟发抖。

此时再打量常太平,却见他虽是太监,并不显得太过阴柔,个子也颇为高大,肤色也有些黑,只是对着皇上的时候低眉顺眼,看向他人时眉目间就有些暗藏的凶狠。

文第圃之前没有与常太平打过交道,不过却看得出此人没有武功,或者说有几斤蛮力但不会上乘武功,但是常太平目光闪烁爱斜眼瞟人,以文第圃的观人之术,此人必是心机深沉之人,只是他既然能得到皇上重用执掌东厂,以后倒需要小心应对。

不过那端椅子过来的小太监倒让文第圃多看了几眼,看他年纪不过也只有十七八岁样子,长得白白净净地很是清秀,眼睛狭长而有神,之前倒没有见过,让文第圃在意的是这个小太监却是身负上乘武功,刚才他一个人端着一张沉重的紫檀木椅子混不在意,尤其是脚下无半点声息,以文第圃的见识猜测习的是道家功夫,此人能到皇上身边服侍,倒要好好打听打听。

说是东阁里面除了自己,就是皇上和两个太监,但是文第圃刚才跪在地上向皇上磕头的时候,眼光去瞧见东阁里面一间宽大屋子里,角落处有两个蒲团,上面两人盘腿打坐在蒲团上,却看不见两人面容。

文第圃知道这是皇宫里面最大的秘密之一,不知道太祖当年打下江山后,是怎么跟少林寺谈的,似乎是太祖答应在大文境内大力弘扬佛法,因此居然请出了少林寺两个早已闭关不出的高僧供奉在宫里,连义父都只听说这两个老僧辈分极高,眼下的少林寺方丈只是二人的师侄,据说武功已臻化境。不过文第圃二十年来从未见过,心里也有些怀疑,如果太祖时就进宫,又是少林寺方丈师伯师叔,那岂不是年逾百龄?但瓦刺这数十年来多次遣人行刺太祖和皇上,无一人能活着从宫里逃出来也是事实。

文第圃悄然提气凝神感受了一下,却不闻两人丝毫呼吸之声,浑不似活人一般,这又与陶严在海底冥想闭气是两码事,文第圃估摸着两位高僧是在入定神游,全靠内息循环。

突然遇见两个这级数的绝世高手,文第圃知道,自己单打独斗都没有把握击败其中任何一个人,更别说两人联手了。

此时皇上喝了口茶,稍稍坐起些身子:文爱卿,你这次巡边感觉如何?

文第圃本来在想这两位高僧的事情,闻言忙收摄心神:皇上,微臣这次到北边一直深入大漠,既亲眼查探了瓦刺人聚居放牧之地,也与安插在瓦刺王廷的人接了头。

他想了想,说出了自己的推断:这两年北方普降大雪,冬季寒冷无比,虽然因此出现了更多小规模的瓦刺军民犯边,但是想组织大规模的进犯反而做不到了。所以这一两年内瓦刺人不可能大规模南下。

不过文第圃还是补了一句:自己在那边安插了足够的人手,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能得到消息。

皇上点点头表示嘉许,然后淡淡问了一句:文爱卿,朝中新成立东厂之事你可知晓?

文第圃点点头:微臣已经在北边看到了抄送的邸报,东厂有常公公负责,肯定诸事顺遂。

皇上就说道:你不是在北边就是去了高丽,或者沿海和南部到处跑,谍讯司下面说不定也有了偷懒之人,也有那徇私枉法之人,到时候东厂也要派人对谍讯司加以监督,这是朕的旨意,你与常太平要抓好此事。你能在瓦刺安插人,难道瓦刺就不会在咱们这边安插人?

这就是皇上的旨意了,文第圃赶紧从椅子上起身跪下磕头:微臣明白。一定遵旨照办。

侍立在皇上软榻旁的常太平不动声色,心里却在微微冷笑:文第圃这个老狐狸把谍讯司搞得铁桶一般,他派出谍讯司的人已经碰到好几个软钉子了。只是这文第圃对皇上倒也忠心。场面上倒不可做得太过分。

皇上又问到:平定王那边你去问过没有?兀良哈骑兵是怎么回事?

文第圃回到:协办大学士胡宗离曾直言询问,平定王答曰只是些老弱病残受不得苦寒所以到自家封地过冬,目前已经回了北边。

皇上就盯住文第圃:你探知的情况如何?

文第圃回到:这些兀良哈骑兵约有三万余骑,目前藏身于大同附近。

皇上干笑两声:这老三多了三万张嘴,不对,六万张嘴,那几万匹草原战马也是要吃草料的,居然自己掏腰包养活,也不向我这个大哥要银子,嘿嘿,这是要替咱省银子呐。

文第圃不敢答话,就跪在那里默不作声。

皇上见文第圃跪在地上未动,就招手让他起来依旧做回椅子上:对了,文爱卿,听说你在舟山收了一个义子,倒没听你提起过呢。

文第圃自然知道收义子的事情瞒不了人,陶严在杭州买田置地的事情都是公开的事情,不知多少人盯着自己,尤其是得了旨意监督锦衣卫的东厂。他马上跪下磕头:微臣这点小事,居然劳皇上记挂在心上,微臣感激万分。

皇上似笑非笑地是哼了一声,文第圃这是在装傻,轻轻把没有禀报的事情放到一边。只是这等事情没有定规,可报可不报,皇上就说道:听说你那义子住在杭州,下次带到南京让咱瞧瞧。

文第圃心中一凛,却面色如常忙磕头谢恩:谢皇上隆恩。

皇上摆摆手,起身下榻,站在文第圃身前:今天倦了,你下去吧。

文第圃赶紧磕头,头却不小心触碰到皇上的鞋尖,突然感觉到皇上气血翻涌,似乎体内有所淤积。文第圃探察陶严的内力进展需要接触陶严的肢体肌肤才行,但是常人的身体康健,却能通过气机感受得到,此刻感觉皇上心有淤积,非针灸药石可医,如果能像道家般清静无为或者佛门慈悲为怀,也许能自然化为无形。

2.

等文第圃倒退而出后远去,常太平就开始进谗言了,现在锦衣卫指挥使马原已经不敢在他面前装腔作势,偏生谍讯司敢不卖他的账,他心里一直记恨着呢:皇上,这文大人明明可以重新娶妻生子,却这么不明不白的找了一个义子。据东厂查探,文大人的义子名叫陶严,是从西洋蛮夷之地回来的,言谈举止甚为可疑,也不知道文大人看上了他哪点好。

可是坐在远处角落那里的一个老僧突然出声了,虽然离着挺远,老僧说话声音也不大,软榻这里三人却感觉就像在耳边说一样:皇上有所不知,文大人所练的天心门真气实属一门厉害功法,内力修炼到一定程度后,就再无男女之欲,只求天道了。说起来这天心功法属佛门一脉,到了文大人现在修炼的程度,体内精血自然炼化成真气,所以文大人即使重新娶妻,也是再无子息的。如果要强行的求子,需得散功才行。而这散功风险极大,搞不好孩子没有生下,倒因此而丢掉性命。文大人修为到这种地步,他如果肯收此人为义子,肯定两人心意相通。

常太平虽然恼怒老僧驳他的话,但却不敢对两僧动什么心思,这两个老僧在皇宫里面是超然的存在,连皇上都是口称大师,太祖当年赐了封号的。

文第圃出了东阁,依旧是海元圣海公公送他出去,这海公公原本也是皇上跟前的红人,现下已经被常太平排挤到跑腿的地步。

这去见皇上的时候,群臣自然不敢有丝毫耽搁,但出宫的时候,倒也不需要三步并作两步跑。走到一处拐角,文第圃就从衣袖里面摸出一张会票递到海公公手上。这自从有了陶严这个义子从海里捞起来大笔银子后,文第圃使钱就宽裕多了。恐怕大文朝也就独他一人肯用自己干儿子的银子,去安顿那些老无所依的孤寡外派间谍。

海公公接过来往袖子中塞的时候,已经偷眼瞧见是一张500两的会票,文大人以前可没这么阔绰,也就是五十两一百两的给,海公公得了这么大一笔银子,那脸色一下子就舒展开来。海公公已经五十多岁了,现在又没在皇上跟前服务,早已经看穿了。下面一些小太监都是跟红顶白,虽然自己品级还在,但说的话也没有以前那么灵光了。

文第圃就问海公公:我今天在东阁第一次看见一个小公公在皇上身边伺候,不知是何人,害得连招呼也不好打。

海公公说:东阁里面不就是常公公吗?哦,对了,你说的一定是小团子。此人以前是在后宫的,伺候贵妃娘娘伺候得好。贵妃娘娘就把他献给了皇上。

文第圃就沉吟道:小团子?

海公公今天得了他500两会票的,就细细将这小团子的来历说给文第圃听:这小团子自幼就净身入了宫,大名原本叫柴玉珠,只是小时候长着一张小圆脸,大伙就给他喊做小团子了,他是李公公的干儿子,虽然李公公失了势,这小团子却依旧时时去给李公公请安,这不李公公去城外灵谷寺养老嘛,就把小团子拜托给常公公,当年李公公于常公公有恩,要不是李公公帮常公公递话,常公公十几年前就死在宫里了。常公公就把小团子安排到茗贵妃身边,后来又去伺候皇上。贵妃娘娘和皇上现在都喊他做小珠子,现在他到皇上身边伺候,一般也没人再喊他小团子了。

文第圃知道,宫里的老太监干不动后,就是四条出路:

一是子女奉养。虽说很多太监是打小入宫的,但也有些太监是成了亲,有了家室之后才入宫的,为的是挣得一份更好的前程,宫中虽说是步步惊心,需要谨慎小心,但是如果得了主子的青睐,那就是平步青云了,老了再带着挣下的银两出宫享福。

二是没有家眷,年少入宫的太监,如果在宫中混的好,年长后往往会在外面认下一个“干儿子”,晚年出宫后就由这个干儿子来给自己养老送终,也算是安享晚年了。

三是有些太监年轻的时候攒下银子,并把钱捐到寺庙当中,行善积德,修桥铺路。这样等这些太监出宫后,就可以到捐钱的寺庙中剃度出家,也能有吃有住过完余生。

四是靠皇家的恩典,一个太监一生在宫中侍奉,宫女还可以出宫嫁人,太监没办法娶妻,如果老了就被赶出皇宫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,所以从太祖皇帝就在皇宫内为太监设置了养老的地方。

到了年岁的太监就不需要干活,到养老的区域安度晚年,等到百年之后,皇家有固定的埋葬太监的地方,届时带出去一埋就了事了。这些太监一生无权无势又无钱财,这样的安排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。

太监老了之后的四条出路中,除了第四条不靠银子,靠皇上的恩典外,其余三条都靠银子说话,所以太监分外的贪婪。而且一个人不需要考虑妻室儿女,只顾自己死活,太监想事自然自私,这也是环境使然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